英媒:谷歌研发“纳米药丸” 可对癌症发预警
外媒称,谷歌技术已进入我们的汽车、住宅,上了我们的手腕,可能不久还将进入我们的体内。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0月29日报道,曾负责研制自动驾驶汽车和谷歌眼镜的谷歌科研实验室Google X,正开发一种可探测癌症及其他疾病的药丸。
这种药丸含有大量微小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它们在进入血流后可识别肿瘤细胞,当纳米粒子染上这种疾病时就会提前发出生化信号。
其工作原理是对体内移动的被感染细胞进行“涂染”。
这种纳米粒子具有磁性。手腕上佩戴的一种设备会形成电磁场,吸引这些带着目标细胞的粒子朝它移动,这些粒子由此可在磁场中被探测到并被计数。
这种纳米粒子旨在监测细胞,而不是进行治疗,它可对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进行预警。
分子生物学家、Google X生命科学研究小组负责人安德鲁·康拉德说:“今后所有医学检查都要通过这个系统进行。那就是我们的梦想。”
谷歌公司一名发言人说:“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卫生保健工作完成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型。”
谷歌公司研究把纳米颗粒植入人体以探测癌症征兆
延伸阅读谷歌公司研究把纳米颗粒植入人体以探测癌症征兆
中新网10月30日电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互联网巨擘谷歌又展开新探索,它想用微小的磁粒子来“搜索”人体,探测人体内癌症等疾病的先兆。
谷歌研究的纳米颗粒非常小,其直径不足血红细胞的千分之一,但用途很大,能够找出并吸附在细胞、蛋白质或其他人体内微粒之上。谷歌还正致力于研发一种可穿戴设备,其装载的磁体可以吸引、计数此纳米颗粒。
该技术可作为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早期预警,提醒患者寻求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
谷歌X研发实验室生命科学团队主管康拉德表示,如果此项研发项目取得成功,病人所有医药检测都可通过该系统完成。
谷歌可能用一粒可吞服的丸剂运送纳米颗粒。要将这一技术构想变为现实,可能还需超过五年的时间,且面临巨大的技术和社会挑战。研究人员必须找到能够帮助纳米颗粒与特定细胞结合的涂层,他们也还不知道需要多少纳米颗粒才能使这个系统运转起来。
除技术和监管障碍外,该计划还面临社会问题,包括病人的隐私问题。谷歌全天候监测人体的想法可能令批评人士感到担忧,他们抱怨该公司已经可以获得太多的信息。
康拉德表示,谷歌自己不会采集或存储医疗数据。谷歌计划将这一技术授权给其他公司,这些公司将处理信息及数据安全。
谷歌目前聘请了100多名拥有天体物理、化学、电气工程背景的员工从事这个新项目,但该公司并未披露投资计划。
香港高校研发纳米纤维口罩 “联姻”企业推广
延伸阅读香港高校研发纳米纤维口罩 “联姻”企业推广
中新社香港10月23日电(记者 孙自法)由香港高校科研人员研发的一款可用于雾霾有效防护的多层纳米纤维口罩,10月23日下午在香港理工大学与相关企业签约“联姻”,以合作推动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其目标是半年后制成纳米纤维口罩的原型样品,正式产品1年后面市。
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创新产品与科技讲座教授梁焕方领导的科研团队,多年来一直围绕纳米纤维技术平台及其过滤、分离技术,致力于阻挡堪称人体健康“隐形杀手”的悬浮粒子的研究,包括PM10(直径10微米或以下悬浮粒子)和PM2.5(直径2.5微米或以下悬浮粒子)乃至直径1微米或以下的超微细粒子。
梁焕方介绍说,其科研团队利用先进的纳米技术,可以把天然或合成物料制成只有1/500根头发(约0.1毫米)般纤细的纳米纤维,基于此研发的多层纳米纤维口罩可阻挡90%悬浮于空气中的纳米气溶胶,即使是小于0.3微米气溶胶也能有效过滤。同时,通过该团队的新发明—把最适量的纳米纤维分成多个薄层,每两个薄层之间均有透气层,能为空气提供大量的流动空间,从而使这款纳米纤维口罩的使用者能够畅顺地呼吸,可适用于任何户外活动。
若以这项纳米纤维技术来制造贴面形医用口罩,便能有效阻挡小于1微米的细菌和病毒,将来可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更强的防护。梁焕方称,除个人防护设备外,通过纳米纤维过滤及净化技术的混合应用,还可以净化建筑物及飞机、汽车、火车、轮船等客舱内空气,改善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当天下午,香港理工大学与雅护纳米纤维有限公司就纳米纤维技术进行商品化及合作研究签订协议,合作企业表示,看好纳米纤维技术的多用性及其市场潜力,决定投入逾1000万港币研发产品。
梁焕方团队研发的纳米纤维技术最近还荣获第42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和罗马尼亚教育部特别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