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Asia报道苏州纳米所在仿生电化学驱动研究进展

最近,苏州纳米所陈韦课题组在电化学电容驱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课题组芦露华博士生在导师陈韦研究员的指导下,采用天然高分子/离子液体/碳纳米管等的超分子结构组装,成功构筑了“三明治”电容式驱动,实现在空气中的低压大形变驱动特性。材料微结构和驱动性能如下图所示。所采用的壳聚糖分子,是为数不多的天然阳离子聚电解质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例如虾、蟹等)中;表现出对碳纳米管的助溶、分散及柔性器件封装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从而赋予电化学驱动器件优良的电极电导特性、电极电解质层面增强电荷迁移和电机械耦合特性、低压电化学稳定性、柔性以及生物相似相容性……,在可植入性人工肌肉、医学器件、柔性电存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研究成果已在材料类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 (2010年, 22卷, 3745页),文章网络版发表后即被《自然》—亚洲(NPG-Nature Asia)以“Artificial muscles: Closer to nature”为题报道。

此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704051)和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2010CB934700)的资助。

图 (a)Chitosan/碳纳米管超分子结构; (b) 碳纳米管均匀分散; (c) 双晶片复合驱动截面图; (d) 低压±3V电信号下的驱动位移形变和对应的电流曲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