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纳米所轻量化实验室张其冲等与南洋理工大学魏磊团队等合作在Chemical Reviews发表自支撑金属有机框架及衍生物应用于能源存储与转化的综述论文
近期,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轻量化实验室张其冲与南洋理工大学魏磊等团队合作在国际化学领域顶尖期刊Chemical Reviews发表题为Freestandi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n Emerging Platform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的综述文章,并被选为当期封面。
金属有机骨架(MOF)是一类相对较新的先进多孔材料,由金属离子/团簇和有机连接体通过配位键组装而成,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多样性、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隙率和孔结构以及可控的化学和功能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MOF材料在能源和材料的应用研究是一个热点。尽管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这些MOF/衍生物材料主要以各种粉末形式存在,添加粘合剂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内阻,掩埋活性位点,并抑制电荷传输。合理的设计自支撑电极不仅可以简化制造过程,消除额外粘合剂/添加剂产生的不良界面,还可以提供所需的高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增强的电荷转移效率。因此,自支撑结构和MOF的组合有望产生许多协同效应,在电化学储能与转换中实现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自支撑MOF/衍生物电极的开发为电化学储能与转换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
图1自支撑MOFs/衍生物电极的示意图和对应的特征
尽管现有的综述包含小部分用于能源的自支撑MOFs/衍生物电极,但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关于用于电化学储能和转换应用的自支撑MOFs/衍生物电极的最新发展的系统总结。该综述对自支撑MOFs/衍生物电极的结构特征和制造技术进行了及时而全面的概述。随后,全面总结基于自支撑MOFs/衍生物电极从电化学储能器件到电催化装置的最新进展。最后,基于自支撑MOF/衍生物电极在能量存储与转化的当前发展,从精准合成、性能提升、深层次机理、评估标准、工业化制备和潜在的市场等方面对该领域存在的挑战及潜在的解决方案进行展望,为这一新兴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图2 自支撑MOFs/衍生物电极在能量存储与转化中的应用
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贺冰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其冲项目研究员和南洋理工大学魏磊副教授等为本文的通讯作者。该论文工作获得了中科院“率先行动”引才计划等项目资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