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选择苏州,选择更好的未来
“我们将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拥抱每一位人才,我们已经为大家构筑起成就事业的理想舞台。”在2022年(第十四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第三届苏州科学家日开幕式上,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向全球人才发出邀约:你只需要一个背包、你只管奋勇向前,其它“包在苏州身上”!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选择苏州,就是选择更好的未来!
□ 盛峥 徐瑞雅 王俊杰 陈诚
这一周,一个“热”字,成为苏州的关键词。
烈日的炙烤,让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蒸腾着热浪,但高温并没有阻挡人才的脚步,7月10日至12日,2796名人才携带2819个项目参加2022年(第十四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第三届苏州科学家日系列活动。三天时间里,从市区到十个板块,“人到苏州才有为”品牌集中喊响,打造“归国人才首选城市”引发共鸣,创新创业热潮席卷全城。
携手英才,共创未来,苏州笃行不怠,再启新程。
新布局:全球引才的战略升级
一个引才平台,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多大的能量?
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用14年坚守回答:目前已吸引3万多名全球高端人才来苏对接,近万个项目落户。这些项目从产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95%,累计注册资本716.6亿元;从“专利数”看,落户项目共获授权专利1.6万余项;从人才类型上看,共直接引进、培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54人;从发展成果看,精英周创业项目年销售额过亿30个、上市6个,入选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占全市三成,累计成功融资超过36.5亿元。可以说,这一平台直接驱动了苏州城市创新能级的跃升,也加快了产业发展的华丽蝶变。
这样的人才“家底”是否已经足够?站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新起点上,苏州显然没有满足。但随着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日益白热化,原本独具优势的引才招数和渠道,易于被“转载”和“复制”。一向敢为人先的苏州,如何通过全球引才战略和手段的升级,去实现新的布局和突围?
本届创业周开幕式上,苏州重磅抛出“全球科技人才地图”。这张地图搭载领军科学家全球发现系统、创新集群人才支撑系统和科技招商智能导航系统,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应破解了“人是谁”“人在哪”“怎么引”的难题,现已涵盖人才相关信息5亿条,拥有3000多万名科技人才清单,涉及40多个产业领域,基本实现全球人才 “一键选人”。
有了“按图索骥”的工具在手,苏州还拿出更大力气深化人才制度改革,破除人才流动和成长的壁垒。
直击职称改革。本次活动中,全省首个数字经济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在苏州组建成立,标志着苏州将率先开展数字经济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满足数字人才晋升、业务开展等诉求。此举也是苏州获批生物医药工程技术领域高职级职称评审后,苏州在职称改革上的又一突破。目前,苏州已编制完成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三个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评价标准,未来将用好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引育一批数字人才,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推动人才流动。本届创业周期间,全国首个国际化技能人才中德联合培养基地落户太仓,将从人才培养的根源上发力,助推“国际人才本土化”到“本土人才国际化”。此外,苏州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职业资格与职称资格比照认定,发布了344项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目录,打通了海内外人才评价体系。
瞄准“打造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人才发展现代化强市”的目标,全力打造“归国人才首选城市”,全面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工作品牌,苏州的一项项实招、硬招正加速落地。
新生态:“最实”举措夯实“最燃”热土
人到苏州,何以更有为?背包来苏州,苏州“包”什么?
“苏州任何一个板块,都有炽热的产业,蓬勃的活力,满满的情怀。走千家不如到苏州一家,有一种希望是创业在苏州,人到苏州才有为,这些耳熟能详的标识,是真真切切的存在。”7月12日举行的创业周签约仪式上,肿瘤类器官基因检测及精准医疗项目代表赵仁海的一番话,道出了苏州用心用情引才、拼尽全力留才的务实作风。
引才留才,拼的是城市产业基础,更看政策、服务支撑。如何紧抓眼球,又能真正为人才落户赋能,考验着城市的诚意、细致度和执行力。
本次创业周上,聚焦引进世界一流人才,支持青年人成长、营造最优人才生态,苏州发布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平台、助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相关人才政策,最高800万元购房补贴,团队最高5000万元、个人最高1000万元项目经费,总计100万元的“唐小虎面试券”,拿出1000套人才公寓免费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苏州寻找机会、成就梦想。加快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提出在独墅湖科教区、太湖科学城等重点区域建设一批示范点,在UWC+创新岛、智谷小镇、苏州·湾里等打造一批人才集聚社区,推动苏州全域形成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的国际人才集聚高地。
真正的人才,既看重政策,更关注事业舞台。苏州始终将平台建设与人才发展通盘谋划,在布局创新源头、打造创新平台上破题求解,让人才发展与平台载体融合互动。
开幕式上,去年3月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的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发布“开发新型高效递送系统,形成专利突破”等3项核酸药物“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榜单,后续中心还将发布细胞疗法技术攻关需求,在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的同时,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同步揭牌的部省共建中国张家港留创园,成为国内县域第三家“国字号”留创园。留创园兼具政策和市场禀赋,真正做到“让项目与资本对接、产品与渠道对接、企业与市场对接”,为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了全方位支持,无疑将在更大程度上当好服务留学人员创业的“贴心人”。
人才要发展,优质的“资本活水”是不可或缺的“血液”。苏州高度关注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无论是疫情期间的专项资金扶持,还是常态化下的资金保障,苏州以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人才沐浴和煦的“金融春风”。创业周期间,规模达200亿元的苏州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与海内外知名风创投机构签约,合作设立12只子基金,将持续为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创新创业来苏州,你能想到的,苏州都替你考虑了,人到苏州,何不更有为?
新期待:创新集群建设带来无限可能
“人才密度”决定“创新浓度”,进而决定“产业高度”。在苏州决策层看来,从产业集群到知识集群,再到创新集群的迭代升级,必将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带来创新创业的无限可能,这也得到参会人才的认同。
这几天,受邀参加活动的帕西尼感知科技CEO许晋诚,亲身感受到了苏州招才引智、发展经济、深耕产业的决心,感受到区域资本的活跃度,结识了很多人才朋友,发自内心地感慨不虚此行。
“苏州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完整,公司不少客户都在这里,集群化发展带来产业资源整合,也带来更大机遇。”许晋诚说,落户后,团队将致力于触觉传感器的商业化,用于加速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自动化进程,在苏州产业数字化转型中搏出一片天地。
“人才是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内在驱动。”苏州大学教授、科学家企业家苏州协同创新联盟顾问陈林森认为,苏州拥有强大工业配套和完善的产业链条,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正当其时,接下来,需要进一步营造鼓励首创、大胆试错的氛围,让更多人才释放更大潜能,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
本届创业周开幕式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赵宇亮院士团队,凭借“心脏类器官构建技术及活体移植研究”项目,斩获姑苏重大创新团队。该项目将通过发展心脏类器官的底层、前沿技术,为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变革性方案。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叶明舟博士介绍,项目的技术突破将有望建立心脏类器官领域的技术高地,通过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助力类器官生物医药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个人到团队,从团队到学会,更多资源奔涌而来。创业周上,中国计算机学会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启用。这一中心将发挥计算技术领域国内顶级学术团队优势,根据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不同赛道,定期组织高端峰会、大型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架起交流合作平台,凝聚多方力量,推进产学研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梅宏表示,中心的成立,将通过打造跨界、中立、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咨询研究能力,成为苏州数字赋能产业发展的新窗口。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7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苏州公布本届创业周成果,不出意外,依然很抢眼——签约项目完成1899个,较去年增长5.15%,其中创业投资项目1732个、创新合作项目167个,院士项目51个,再创历史新高。这不禁让人想起,在创业周启动环节上,一艘“苏州人才号”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的画面,寓意着全球英才搭上苏州这条发展的大船,在创新创业的蓝海一往无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