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活动读书心得】中日海权争端与中国海洋安全——学习党史读书心得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意义重大。所党委在全所组织开展了“读书月”系列活动,号召广大党员群众研读党史,在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的同时,自觉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分析纷繁复杂的现实,洞察事物的本质,坚定理想信念,展望光明未来。
笔者仅为科研管理一线上的普通一员,终日忙碌于琐碎的程序性事务。但我始终认为,井底之蛙虽然只能拥有井口的视野,但却不妨它具备拥抱天地的心胸。读书过程中,有感于国家安全特别是海洋安全的问题日趋复杂,结合近期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斗胆发表一下对“国家大事”的“个人小见”。
国家安全最终能否得以实现是国家间战略和政策制衡的结果。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国家安全已越来越紧密地与海洋安全联系起来,而海洋安全的确也越来越仰仗于国家总体战略和海洋战略及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并相互作用。在海洋安全“游戏”中的对决,是自己本身战略、政策与其他国家战略、政策的相互作用后的结果。[1] 在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以前,中国的安全是生存意义上的安全。生存安全的要求很低,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很少。所以,只要别人不武装侵犯国土,我们就觉得安全有保障。此时的海洋多是从抵御外来侵略视角被纳入国家安全的视野。“真正的中外利益冲突是在中国经济进入市场经济,从而中国的国家利益日益融入世界,中国政治日益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变的时候”,因为市场经济要求与别国交换产品,这时中国的发展已日益依赖于世界,“这样,中国就不可能不对世界,从而对自己的海上安全即中国海权问题有所关注。”[2] 对中国来说,海洋安全问题是事关和平发展大局的问题,也是这一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一问题处理得好,则能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处理得不好,容易引发与海洋邻国的冲突乃至战争,延缓甚至阻碍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海洋安全的维护依赖于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 [2] 但是,在现实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来赋予。” [3]
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国家,随着中国融入世界进程的加快,海洋安全在我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海上领土主权或海洋权益争端,这成为影响中国海洋安全的重要因素。日本是与中国存在海权争端的国家之一,在海权战略方面大致经历了二战前的军事扩张和二战后政治、经济、军事并重两个发展阶段,其内质显然具有扩张性、“大国”色彩、针对性和综合性的特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国家利益正越来越多地融入海洋,而日本奉行的这种海权战略,客观上加大了中日海洋争端解决的难度,对中国的海上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从而严重干扰了中国的和平崛起。
日本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国家,中国是正在走向海洋的陆地大国。两国在海权问题上的关系是两国总体关系的真实反映。冷战结束后,两国之间的海权问题再度凸显。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划界上的争议,加上日本对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的介入,这构成了制约中日关系良性发展的海权困境。由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复杂,而且既涉及维护国家统一的内政问题,又涉及处理海洋权益争端的外交问题,因此必须理性地加以应对。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安全变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变化。要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海洋岛屿主权纠纷和划界问题,单纯依靠军事手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必须以国家综合实力为后盾,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美国海军作战指导》一书在阐述海权问题时就说:“海权的行使不仅体现在海军兵力或海军能力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以国力为基础,运用所有潜在资源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力量,以达到不断控制和利用海洋目的的方面”。因此,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利用当前有利的“战略机遇期”壮大自身实力,就成了应对日本在海洋上挑战的根本对策。
参考资料:
[1]刘恰、刘宇:《破雾——深度透视中日海洋权益之争》
[2]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3][美]A.T.马汉,萧伟中、梅然译:《海权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