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记文化社苏扇DIY书画活动

  苏扇是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团扇的总称,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以历史悠久、制作精巧著称。最负盛名的是檀香扇、绢宫扇和折扇,制作均非常讲究。炎炎夏日,一把小扇在手,凉风徐徐,燥热顿消,成为人们生活中消暑避夏的佳品。而其中,折扇和绢宫扇(又称团扇),由于绢面和宣纸适宜题写和绘画,得到了文人雅士的钟爱,成为把玩和收藏的艺术品,若能配以名家书画的,一把价值竟为千金。 

  621日,工会文化社联合苏州楚韵文化公司,举办了一次零基础苏扇书画活动课,准备的素材包括20把绢面团扇,20把洒金宣纸折扇半成品,国画颜料、墨汁、毛笔、调色盘等。 

  活动开始后,楚韵文化的老师首先介绍了苏扇的历史。自古以来苏扇做工精湛,用料考究,扇骨除了竹,还有檀香木、红木、黄杨、紫檀、湘妃竹以及象牙、玳瑁等珍贵材料。扇面的制作也很讲究,如宣纸扇面就有开料、刮光、裱糊、上矾、沿边等十多道工序。小小方寸之间成了历代名家的“必争之地”,集造型、字画、印章、诗词、雕刻、镶嵌于一身,苏州折扇便形成精细雅致风格。 

  书、画、骨是苏扇的三大要素,本次活动的主题便是体验在苏扇上绘画和题写的乐趣。其中,团扇覆有纯白雅致的绢面,适宜国画绘制,老师教给大家零基础也不怕的实用技巧:用铅笔在绢面上细细勾出花卉的轮廓,用不同配比的颜料调制出深浅不一的颜色,然后用毛笔上色。根据领到的指导画页,有人画兰花,有人画荷花,有人画牡丹,有人画青梅。大多数人因为没有书画基础,笔法比较稚嫩,学习调色也是第一次,但大家都很用心,积极向老师请教。但见墨色深深浅浅、浓浓淡淡间,身姿舒展的兰草,端庄国色的牡丹,隐逸清雅的荷花慢慢盛开在洁白的扇面之上,虽不完美,却也生动有趣。 

  折扇书画和制作是本次活动的另一个亮点,洒金宣纸的扇面厚实平整,压平在桌面上,宜书宜画。田田的荷叶、飘举若仙子的荷花、丰子恺的漫画人物像,笔法虽然稚嫩,情态却都有了。画旁再题写上几个字,或者一行诗,书画相得益彰,扇面立即有了风雅怡人的态度。绘制完成晾干后,扇页还要沿着相同的方向插入竹制的扇骨,调整水平高度一致后,将两端的扇面以浆糊贴到两根外扇骨上,收拢扇面,在扇骨根部钉入扇钉,捆扎后几天方可展开。整个过程也让人感受到手工制作的精致与严谨。 

   明清两代为苏扇鼎盛时期,名家辈出,苏扇制作愈见精良。苏州自古是书画之乡,吴门画派源远流长。找个名人题个词、画个画自然也就成了文人雅士的一项小爱好。相传明代吴门画派的唐伯虎、文征明、沈周等人都喜在扇面上作画题诗。经过名人品题之后,一把扇子能卖八百斤米。其中,文征明(苏州拙政园的参与设计者)有一个自己的执拗的坚持, “非方扇蒋骨不书”。当时苏州民间著名艺人蒋苏台,精于制扇骨,称绝技,“蒋骨”一柄值三四金。精于制扇面艺人方氏,也是文征明的“御用”扇面制造商。除了这两家,其他的扇庄,再大的名号,文征明也是一概拒绝的。 

  一份文人的坚持,反映出对精工制作的扇子的尊重和喜爱,也是对这背后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敬意。苏州玉雕、金砖制作、缂丝丝绸技艺、香山帮木作等都是自古以来享有盛誉的技艺,苏州园林也向来有“七分主人、三分匠人”的营造传统。此次苏扇制作,伴着好闻的墨香,大家收获了书画的乐趣,也体验了在纷扰中默默坚持的苏州帮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 

  盛开在扇面上的朵朵花卉和书法题字,让我们想起一首娴静的小诗: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活动前的准备

   学画中

   学员的成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