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情况调研

  本报告围绕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实际需求等开展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并提出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创作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如下:1、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的现状

  (1)科研人员对科普创作的了解程度一般。但普遍认为,科研人员很有必要且是最应该进行科普创作的人群,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保证科普作品的准确性和前瞻性。(2)科研人员有着极大的热情参与科普创作,但实际参与科普创作的比例并不高。(3)科研人员进行科普创作,以传统的科普文章、科普图书撰写出版为主要形式,其他形式的比例较低。(4)科研人员发表科普作品有两种主渠道:一种是报纸、期刊等,另一个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5)兴趣和社会责任是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的两大动因。

  2、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的主要障碍

  就调查来看,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的主要障碍依次为:“时间精力有限,进行科普创作影响到了本职工作”、“科普创作成果不纳入本职工作的考评范围,激励性不够”、“政府对科普创作的奖励力度不够”。从重点访谈来看,良好的科学传播文化的缺失、政策落实不够、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是科学家们提到的重点问题。

  3、关于促进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科普创作激励机制建设,促进科研人员逐渐从自发到自觉地开展科普及科普创作。一是设立各级科普创作基金,二是提高科普创作的报酬,三是加大政府对科普创作的奖励力度,四是将科普创作纳入科研人员的本职工作范畴。

  (2)在全社会营造适应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及科普创作的环境,包括文化环境、政策环境和职业发环境,让科研人员乐于搞科普创作、热心搞科普创作、安心搞科普创作。

  (3)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建设科研人员科普创作服务平台,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创作提供便利、帮助提升科研人员科普创作能力,进而不断促进科研人员进入科普创作队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