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纳米所梁伟团队在双激光自注入锁定的低相噪微波源领域取得新进展
小型化的低相噪微波源可在6G移动通信、自动驾驶雷达、无损检测、实时成像和生物传感等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低相位噪声有助于降低误码率、提高正交调制性能和增加雷达/成像保真度。基于双激光二极管锁频的光生微波方案可利用共模抑制(CMR)显著降低相噪,近年来愈发受到重视。但是传统的电反馈锁频方案会引入复杂的主动伺服控制系统,通常将附加10-2 m3量级体积。基于光反馈的自注入锁定(SIL)则无需任何电反馈装置,结构和控制都很简单,可大幅简化系统。且SIL的噪声抑制带宽较高,高频偏噪声优于电反馈。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梁伟研究员团队,近期与秦华研究员团队、宋贺伦研究员团队密切合作,共同研发了双激光自注入锁定的低相噪微波源。所用双激光SIL系统的封装体积小于67×10-6 m3,其中两个正交偏振的1549 nm分布式反馈(DFB)激光芯片在单个法布里珀罗(FP)微腔内同时进行SIL,此FP微腔具有1.53×109品质因子和12 mm长度。通过相邻FP纵模双激光拍频获得了-114 dBc/Hz@10 kHz的12.5 GHz微波相噪,比单独DFB激光相噪下降26 dB。推算百纵模间隔的1.25 THz拍频相噪将保持同一水平,未来结合光梳分频有望产生-156 dBc/Hz@10 kHz相噪的10 GHz微波。上述双激光SIL设计凭借CMR效应获得了低相噪,并免除了繁琐的电反馈装置,有望推动低相噪微波及THz源的小型化便携式部署。

图1. 双激光SIL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两束独立的DFB激光和双激光拍频信号的相位噪声
上述研究成果以《双激光自注入锁定的低相噪微波源》为题发表在《中国激光》上,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博士后张佳乐,通讯作者为梁伟研究员。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