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FLEX China 2025)在苏州成功召开
10月22日至23日,2025年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FLEX China 2025)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主办,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SEMI中国、柔性电子产业发展联盟、江苏省集萃纳米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协办,会议还得到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广州追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幂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支持。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崔铮研究员担任名誉主席,张珽研究员、马昌期研究员、骆群研究员、李铁研究员共同担任会议主席。
本次会议汇聚了中外顶尖学者、产业领袖与科研机构代表,会议以“面向能源,生物信息,人工智能的柔性与印刷电子前沿技术”为题,围绕有机光伏、钙钛矿技术、柔性电子、纳米材料、生物传感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研讨,为柔性印刷电子产业的创新发展与跨界融合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

首日,会议主席马昌期研究员首先代表主办方欢迎了参会嘉宾,并回顾了Flex China会议的发展历程。随后芬兰奥伯学术大学Ronald Österbacka教授、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范斌等先后作了大会主题报告。Ronald Österbacka教授从材料设计、界面工程等维度,深入解析了电荷传输层在提升有机光伏器件效率与寿命中的关键作用。范斌董事长聚焦钙钛矿产业化进展,从材料制备、量产工艺、成本控制等角度,详细阐述了钙钛矿光伏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步骤与挑战。随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Mikko Ritala教授和苏州实验室陈忻研究员分别系统介绍了原子层沉积在柔性电子薄膜制备中的独特优势及多模态材料大模型在柔性电子材料设计、性能预测与器件优化中的创新应用。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清华大学李舟教授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志远研究员聚焦可穿戴能源与生物传感领域展示了柔性储能器件在纺织领域和生物传感领域的创新应用。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代表展示了苏州在纳米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政策支持、产业生态与典型案例,凸显了苏州作为国内纳米产业高地的集聚效应与创新活力。
次日,在柔性印刷光电材料与器件分会场,北京理工大学钟海政教授、苏州大学唐建新教授、芬兰奥伯学术大学Nicklas Anttu 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葛子义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艳明教授、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Alexande Colasmann教授、浙江大学李昌治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王涛教授、南京大学郑庆东教授等就新型量子点发光与显示、钙钛矿电池材料与器件、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在柔性智能传感器专题中,香港科技大学范智勇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潘曹峰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王学文教授、苏州大学刘瑞远教授等围绕柔性智能传感材料与器件的前沿进展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中的产业化应用进展作了报告。

本次会议还设立了海报交流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及西交利物浦大学的青年学者和学生积极分享了自己的科研进展,与到会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经过专家评审,本次会议共评选出七个优秀海报。

最后,会议在与会专家的热烈交流与讨论中圆满结束。本次FLEX China 2025全国柔性与印刷电子研讨会以柔性电子技术的前沿突破与产业融合为核心,通过多场高水准的学术报告、丰富的海报展示与务实的双边论坛,全面呈现了柔性与印刷电子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光伏材料到柔性传感,从器件制备到产业应用,研讨会汇聚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智慧,为柔性电子技术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化落地提供了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