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张锦平 |
---|---|
职 称: | 研究员 |
学 历: | 博士研究生 |
电 话: | |
通讯地址: | 苏州工业园区若水路398号 |
电子邮件: | jpzhang2008@sinano.ac.cn |
简历:
张锦平,现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所测试平台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要创建人,现为顾问。六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士学位;八十年代获得中国科学院金属物理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从师开创我国电子衍射与材料电子显微学的郭可信先生,并受到叶恒强院士、杨奇斌教授指导;后赴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系博士后及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系研究助理教授;美国加州大学 UCSB 分校材料系、加州纳米研究所电子显微镜中心科研负责人。现仍为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支持的美-中联合研究与教育合作(称为 PIRE)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从事材料的电子衍射与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三十余年,在材料的电子显微分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现任‘电子显微学报’编辑,中国电子显微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回国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 973基金、基金委国际合作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等多个项目,并于2010年获得“苏州工业园区科教领军人才创新工程奖”(国际型学科领军人才)。 现在,仍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孔催化材料:合成、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和科技部“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在能量转化中应用”两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主要核心成员。
在SCI收录期刊上已发表论文80多篇,包括Nature,J. Am. Chem. Soc.,Adv. Mater.,Nano Lett., Surf. Sci., Phil. Mag. Ultramicroscopy, APL 等高影响因子杂志。 曾任“Atomic Structures of High-Tc Superconductor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129 (1993)),责任编辑。
研究领域:
【专业领域】:衍射物理与电子显微学在材料科学的应用。
研究方向:近期研究为在半导体中缺陷与孪晶现象、无机和生物纳米材料的结构与表征,特别是纳米催化反应中表面与界面的结构现象。应用高分辨原子和元素成像,以及纳米束显微分析对纳米材料生长、纳米界面分析,以及纳米晶体在生物细胞研究上的应用。曾研究高温超导、氧化物、III-V族半导体量子阱、量子点和量子柱等的微结构及磁性材料的磁畴等。
主要科研成就
1.GaAs半导体薄膜中GaMn准晶(quasi-crystal)的发现
2.纳米材料生长中纳米种晶非融的催化生长机制在NiP催化的TiO2纳米线的实现
3.纳米碳管的集束现象
4.电子束引导的相变中的对称性转变的规律
5.氧化物高温超导的微观结构现象的电子显微研究(YBCuO,Tl-系,Gd-系等)
6.金属合金相中畴结构与对称性破缺的关系(Ni3Nb的畴结构等)
7.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在确定复杂相结构的应用(Cu4Ti,(Bi1-xKx)FeO3等)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2. Polarized Raman scattering from single GaN nanowires, Tsachi Livneh, Jinping Zhang, Guosheng Cheng, and Martin Moskovits, Phys. Rev. B 74, 035320 (2006).
3. Encoding Morphology in Oxide Nanostructures during Their Growth, Yigal Lilach, Jin-Ping Zhang, Martin Moskovits, and Andrei Kolmakov, Nano Lett., 5 (10), 2019 -2022 (2005).
4. Controlled production of aligned-nanotube bundles, M. Terrones; N. Grobert; J. Olivares; J. P. Zhang; H. Terrones; K. Kordatos; W. K. Hsu; J. P. Hare; Nature, 388, 52 – 55 (1997).
5. Submicron GaMn quasicrystals in ferromagnetic GaAs, J. P. Zhang, A. K. Cheetham, K. Sun, J. S. Wu, K. H. Kuo, J. Shi, and D. D. Awschalom,APL 71,143-145 (1997).
6. Symmetry in DIET Phase Transitions, J. P. Zhang and L. D. Marks, Surface Science 222, 13-20 (1989).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